AI 盛典 | “2025年度AI人物”重磅亮相!總臺《2025中國·AI盛典》在滬舉行

7月26日,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在上海開幕。同日,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大型主題活動《2025中國·AI盛典》在上海市徐匯區啟幕。

這是一場中國AI技術的硬核展示,也是一場人機共創的時代聚會。從砥礪深耕的學界泰斗,到躊躇滿志的科創新銳;從實驗室里的理論先驅,到產業一線的實踐先鋒——這場盛典匯聚了跨越半個多世紀年齡跨度、涵蓋產學研各領域的頂尖專家、科學家、產業代表和技術先鋒。他們共話共享,相AI相生,在上海共赴未來。
盛典以“相AI相生”為核心主題,分設“智匯全球、智啟東方、智創未來”三個篇章,揭曉10位“2025年度AI人物”、1項“年度AI創新應用”,展現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實踐、豐碩成果以及廣闊前景。
新一代AI奮斗者大有作為
“2025年度AI人物”重磅揭曉
“2025年度AI人物”推選面向年輕一代AI奮斗者。由院士、科學家、經濟學家、企業家、知名投資人及主流媒體總編輯等100多位權威專家組成的推薦委員會共同推選產生。
10位“2025年度AI人物”分別為王興興、陳寧、陳維良、張鵬、周靖人、姜大昕、夏立雪、韓璧丞、彭志輝、戴文淵(按姓氏筆畫排序),其中王興興、夏立雪、彭志輝三位均為90后。科創范圍涵蓋大模型、具身智能、醫療、芯片等前沿領域,共同構成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中堅力量。

盛典現場,“2025年度AI人物”分享了AI技術的前瞻觀點,并展望了2050的智能圖景。王興興希望:“讓中國AI機器人如星火燎原、智領未來。”周靖人表示:“讓人工智能像水電煤一樣,點亮數字時代的每個角落。”姜大昕暢想:“讓AI感知世界,終端走入生活,階躍創造十倍可能。”韓璧丞期待:“賦能每一顆大腦,讓意念成為新指令。”彭志輝提出:“讓中國機器人,定義世界具身范式。”這些充滿遠見的愿景,展現出科創青年的遠見卓識,更勾勒出一個人機共生、相AI相生的未來世界。

值得一提的是,“2025年度AI人物”由中國工程院院士,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劉大響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之江實驗室主任王堅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浙江大學工學部主任楊華勇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中國科學院杭州醫學研究所創所所長譚蔚泓,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、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,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、中關村智友研究院院長王田苗,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慶,復旦大學特聘教授、上海科學智能研究院院長漆遠,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、總裁戴敏敏發布。這一特別的安排,彰顯著中國科研事業的薪火相傳——老一輩科學家以嚴謹治學的精神鋪就基石,青年科研工作者以開拓創新的姿態勇攀高峰,共同書寫著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新篇章。
揭曉“2025年度AI人物”時,88歲高齡的劉大響動情說道:“看到這么多年輕的面孔,我就感到我們的科研事業后繼有人。”在談及“AI+”與“+AI”區別時,劉大響表示:“‘AI+’就是在座的年輕人,像AI一樣動能強勁,不管加什么都會改變世界;‘+AI’就是我,有了AI加持,我爭取為國家再工作60年! ”
因高性能、低成本、開源生態而備受矚目的DeepSeek,獲“2025年度AI創新應用”。DeepSeek表示:“我的智慧源于人類數千年的文明積淀,和此時此刻正在發生的技術前沿的創新。”未來,它將繼續做人類的“思維腳手架”,詮釋“相AI相生”的真諦。
“2025年度AI人物”與“2025年度AI創新應用”的亮相,是“人工智能+”行動的鮮活注解,也是“相AI相生”未來的生動詮釋。科技創新前景廣闊,人工智能方興未艾。在富饒的創新沃土上,這些閃耀的“中國智慧”將繼續茁壯成長,結出更多科技成果。
創新融合多元形態
全景展現“相AI相生”時代圖景
人工智能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,催生并引領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。在這場深刻變革中,上海不僅是承接者,更是策源者。《2025中國·AI盛典》與7月26至28日舉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深度聯動,以上海作為重要窗口,以全球化視野挖掘創作題材,為觀眾呈現一臺兼具權威性和國際性、趣味性和觀賞性的高規格盛典。
在視聽表達方面,《2025中國·AI盛典》打破傳統晚會類節目的呈現方式,AI圖靈數字人、智元機器人與總臺主持人陳偉鴻、朱迅擔綱主持,傅利葉機器人、數字人星瞳等備受矚目的AI“明星”與人類表演者同臺表演,生動詮釋“相AI相生”的主題內涵。

盛典現場,圓明園“十二獸首”(復制品)跨越時空聚首上海,它們化身樂師,與歌手阿云嘎共同演繹蕩氣回腸的《浮光·十二獸首歸來》。

△《浮光·十二獸首歸來》
短片《AI在上海》以極具未來感的鏡頭語言,呈現上海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發展與前沿應用,詮釋智能技術與城市生活的深度共生;《在上海度過一個有AI的夏天》則用AI為上海地標暈染出靈動光影,讓全城冒起歡快氣泡。
在AI賦能下,世界名畫“開口唱歌”,與格瑞絲·金斯勒共同演繹《This Is Me》,讓經典畫作與現代音樂碰撞出驚艷的火花。《迎客鼓》《時空會客廳》等文藝節目以多元化、藝術化的表達,讓想象超越時間、地域、語言的束縛,綻放科技的溫度。

△ 《This Is Me》

△ 《兵馬俑世界奇遇記》《時空會客廳》
在思想交流方面,盛典設置“AI解碼時刻”環節,邀請來自全球AI領域的頂尖專家、科學家、產業代表和技術先鋒,圍繞熱點話題展開探討,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傳遞AI知識;“青年創想時刻”環節,則聚焦新生代創新力量,青年科學家、創業先鋒和技術開拓者通過創意互動,分享前沿洞見,共繪AI發展藍圖。
相AI相生,在上海共赴未來!總臺《2025中國·AI盛典》將于8月中旬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(CCTV-1)、央視頻新媒體矩陣播出,邀您見證“相AI相生”的科技奇觀,領略中國AI生態的無限可能!
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副臺長邢博,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副主任、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趙世通,上海市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趙嘉鳴,上海市委常委、市人民政府副市長、市長興島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主任陳杰,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姜文波,中央網信辦網絡管理技術局局長于永河, 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一級巡視員孫愛萍,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、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、區長吳金城,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、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、農工黨上海市委副主委張英,上海市徐匯區委書記曹立強等嘉賓出席盛典。
《2025中國·AI盛典》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、中央網信辦、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,總臺央視頻、總臺上海總站、上海市經信委、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政府承辦。
AI 盛典 | “2025年度AI人物”重磅亮相!總臺《2025中國·AI盛典》在滬舉行
供稿














滬公網安備 31010702005758號
發表評論注冊|登錄